在数字货币交易领域,USDT(泰达币)作为一种稳定币,常被视为数字资产交易的中间媒介。然而,在中国,买卖 USDT 并不具备合法性,其中潜藏着诸多风险。
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明确指出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USDT 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,自然也受此规定约束。该通知强调,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。任何法人、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,违背公序良俗,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。
从金融秩序角度看,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。USDT 交易的匿名性与便捷性,容易滋生赌博、非法集资、诈骗、传销、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USDT 交易难以追踪的特点,将其作为非法资金转移的工具,躲避监管部门的审查。例如,部分网络赌博平台以 USDT 作为赌资结算方式,使得资金流向难以被有效监控,加大了打击网络赌博犯罪的难度。
在司法实践中,已有诸多案例表明买卖 USDT 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。若因买卖 USDT 产生纠纷,向法院寻求帮助,法院通常会依据相关法规,认定交易行为无效,当事人的诉求难以得到支持。如某投资者与他人进行 USDT 交易,对方收到款项后却未交付相应数量的 USDT,投资者起诉至法院,但由于交易本身违法,法院驳回了其诉讼请求,投资者只能自行承担损失。
对个人投资者而言,买卖 USDT 除了面临法律风险,还承受着巨大的财产损失风险。虚拟货币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,价格波动剧烈,且交易平台良莠不齐,存在平台跑路、技术故障等问题。一旦平台出现问题,投资者的资产将难以追回。同时,由于 USDT 交易的隐蔽性,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难以确认对方身份及资金来源,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到非法资金的流转中,导致自身账户被冻结,影响个人信用记录。
在中国,买卖 USDT 是不合法的行为,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法律风险、金融风险以及个人财产安全风险。投资者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,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选择合法、合规、风险可控的投资渠道,保护自身财产安全,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。